政府采購:歧視國貨比貿易保護更可憎 |
|
政府采購:歧視國貨比貿易保護更可憎 來源:中國經濟周刊 政府采購優(yōu)先購買國貨,伍德克的抱怨并不令人意外。令人意外的是國家發(fā)改委有關負責人的回應。6月1日,國家發(fā)改委負責人指出,目前在裝備制造業(yè)招標采購活動中,通過在招標文件中設置歧視性條件,違法限制國產設備使用的做法比較突出,在一些領域還相當嚴重。這意味著,目前招標過程中問題較多的并非“排外”,而恰恰是“國貨歧視”。 一方抱怨“排外”,另一方卻說“國貨歧視”嚴重。先不論誰是誰非,對于一直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歐盟而言,筆者認為他們是沒有什么權利指責中國“排外”的,況且中國從去年至今已經多次派出采購團赴歐美進行“采購之旅”,釋放善意,以一次招投標活動的成敗就武斷中國在政府采購中“排外”,有點言過其實。 專家建議:“政府首購國貨” “對優(yōu)先采購本國產品要有硬性規(guī)定。這是國際慣例。不能簡單地認為是貿易保護!必斦俊吨袊少彙冯s志社社長王曉光接受采訪時表示。 王曉光向記者分析,各國的《政府采購法》不盡相同,但基本上都向著本國的產品,如《美國購買法》規(guī)定政府采購必須至少購買50%國內原材料和產品。澳大利亞對環(huán)境產品采購更嚴格,以國家安全、保護環(huán)境為由,禁止或限制外國供應商進入本國政府采購市場。 “我國政府采購對洋貨的必要設限是應該的,而且也是跟《政府采購法》相吻合的。”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馬海濤表示。 我國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《政府采購法》第十條規(guī)定: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、工程和服務。而《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(fā)展規(guī)劃綱要》及其相關配套政策也提出,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中,國產設備采購比例一般不得低于總價值的60%。 然而遺憾的是,從采購活動的現實來看,這些規(guī)定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執(zhí)行。 “目前看外貨在中國還是比較受歡迎的,國內的汽車自主品牌入圍政府采購的‘綠色清單’都很難。事實上,一些地方政府采購專揀洋貨買,揀貴的買,甚至公開拒絕國貨!蓖鯐怨獗硎尽 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是:當一種高新技術產品初次投放市場時,用戶為了保險起見,一般是不會主動購買的。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(yè)歧視國貨的現象,陸仁琪提出了“政府首購國貨”的觀點。 “針對國內的首臺首創(chuàng)產品,國家應該建立信用保險的機制,應該通過招投標給予一些勉勵機制,比如給予使用首臺首創(chuàng)產品的用戶以適當補貼,使得用戶能夠大膽地使用國產的自主品牌裝備!标懭淑髡J為,國內首臺首創(chuàng)產品,更需要政府采購予以扶持,政府通過優(yōu)先購進、優(yōu)先使用的示范效應,可以促進社會消費,否則即便國貨再好,也難有市場競爭力。 記者從國家發(fā)改委了解到,下一步,國家發(fā)改委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,專門研究起草有關政策文件,堅決制止限制國產設備使用做法,維護公平競爭的招投標市場環(huán)境。
|
|
|
|
|